本文目錄一覽:
雷潔瓊是中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也是著名學者。20世紀30年代以來,她一直以飽滿的熱情獻身于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努力推動社會進步,并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尊敬。同時,她以執著和近乎虔誠的精神獻身教育和學術事業。
雷潔瓊同志不僅在教育領域貢獻卓著,還是社會活動家,積極參與國家政治事務,關注法制建設,積極推動香港、澳門基本法的起草和實施,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成就。
雷潔瓊同志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社會學家、法學家、教育家。在長達70余年的學術生涯中,她撰寫了大量有關婚姻、婦女、兒童等問題的社會學論文,為中國社會學的成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雷潔瓊為新中國的教育事業付出了極大的貢獻。她長期在教育行業辛勤的耕耘。不斷推動著我國教育事業體系的發展。后來國家的《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等都有她的參與。 見證回歸 在1985年,雷潔瓊在香港和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擔任重要職務,此時她的年事已高,但仍然在港澳之間不停地奔波。
因為內心堅定的追求讓她一生都在為黨做出貢獻,在1997年92歲的雷潔瓊還在香港回歸時坐飛機抵達香港出席政權交接儀式。雖然一生都沒有自己的親生骨頭,但是在兩個親侄子三歲喪母時起時常捐助錢財,并且幫助兄弟二人完成學業。勸其不要移民,回來建設祖國,她希望自己的親人也能夠時刻想著報效祖國。
二十世紀前半葉,是中國社會學從起步走向繁榮的第一個五十年。
第八章,20世紀30年代,社會問題研究持續深入,學者們針對社會經濟危機、人口增長、城鄉關系等問題進行探討。第九章,陶盂和專注于社會與教育研究,強調教育在促進社會進步中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改革觀點。
本書內容覆蓋1840年至1949年中國社會的全面情況,深入探討了這一時期的社會結構、社會組織、社會生活及人生歷程。重點分析了外敵入侵、戰爭頻繁、軍閥割據以及外國租界的存在,對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