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朝鮮半島在古代歷史中經歷了多次分裂與統一。三國時期,朝鮮分裂為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個國家。后來,新羅在隋朝時期實現了半島的統一。隋煬帝三次征伐朝鮮,但未能成功。 唐朝時,朝鮮成為唐朝的朝貢國,并與契丹、女真等民族有著緊密的聯系。
[6]朝鮮方面迅速做出反應,就簽署核保障協定問題提出四條建議:(1)只要美國開始從南朝鮮撤走核武器,朝鮮就在核安全協定上簽字;(2)對南方是否存在美國核武器和北方的核設施同時進行調查;(3)朝美雙方就同時核調查和消除對朝鮮的核威脅問題進行協商;(4)朝鮮北南雙方就不開發核武器和建立朝鮮半島無核區問題進行協商。
元朝占領了朝鮮半島,設立了征東行省,末年獨立,明朝北邊有蒙古問題,對朝鮮半島也顧不上,清朝入關后,忙于對關內的統治,也對朝鮮半島顧不上。因此朝鮮半島再也沒有回到中國版圖上來。
然而,由于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引起了遠東軍事和政治局勢的突然變化,于是在四大國尚未就朝鮮的托管問題達成具體協議之前,首先要解決美國和蘇聯分別在朝鮮半島對日本軍隊進行受降以及實行軍事占領的問題。這時,便引出了三八線的劃分問題。
第一章 - 冷戰促使東北亞各國選擇不同的政治道路,如美蘇在中國東北的戰略構想與內戰影響,朝鮮半島的分裂與美蘇合作,以及美國對日本的占領與民主改革。 第二章 - 詳述東北亞兩極格局的形成,包括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資本主義陣營的初步形成,以及朝鮮戰爭如何固定了這一格局。
徐萍編著的著作《冷戰與東北亞史論》深入探討了二戰后東北亞地區的復雜歷史。自冷戰時期開始,這一地區各國的內政外交與這場全球沖突緊密相連,它不僅塑造了各國的政治格局,還深遠影響了經濟和社會發展。東北亞堪稱冷戰的微觀縮影,從冷戰的初始階段到高潮,再到最終的緩和,都能在這一區域找到顯著的痕跡。
這本關于冷戰與東北亞史論的圖書是由吉林大學出版社發行的,初次出版是在2011年9月1日。它以平裝形式呈現,總共有184頁的豐富內容,采用了16開本設計。書籍的國際標準書號為ISBN 7560176054和9787560176055,便于讀者的查找和識別。